June 2022

Ejiri_in_the_Suruga_province

【和纸的历史】

在了解浮世绘,书籍和卷轴等日本文化时,和纸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那么这回就稍微介绍一下和纸的历史。

据说造纸技术实在5~6世纪左右传入日本的。自传入100年后的701年,在“大宝律令”中提到自建立名为“图书寮”的部署后,纸张的生产在日本便正式开始。图书寮主要负责编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并负责采购撰书所需纸张。作为附属机构,专门从事造纸业的“纸屋院”也由此成立。另外随着佛教传入日本和普及,佛经抄写用纸增加的同时对于纸张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之后随着将首都迁往平安京,纸屋院的业务也扩大了起来,而且确立了日本独自的制纸技术,漉纸技术。漉纸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楮,雁皮等制纸原材料与水混合,再添加一些叫做“ねり”的植物中的粘液,这也是此造纸技术的特征。将造纸原材料液体倒在衬有竹筛的过滤网上,来回摇晃直至液体足够粘稠。在此之前纸算是贵重品,因此日常生活中曾多使用竹简。然而随着漉纸技术的普及纸张便可大量生产,使用和纸的画卷,文学和诗歌集也成了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

随着制纸技术的确立,不仅是纸屋院,各大庄园也开始了纸张生产活动。一方面,纸屋院也曾陷入原材料不足的情况。因此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将使用过的纸张再一次使用漉纸技术复原,但是原纸张上的墨始终无法去除掉,会泛墨绿光。因此被那么制作出来的纸张也被称为“纸屋纸”。

过去纸屋院是官营的造纸厂,主要生产高级纸张,然而随着制纸技术的普及,它在南北朝时期被废止。随着时代的转移,纸张的消费群体从宫廷贵族和僧侣扩大到了武士阶层。比起薄薄的纸张,在武士群体中厚实耐用的纸张更加受欢迎。另外,纸张也被用作武士阶层送礼的包装纸。

到了江户时代,纸张的使用终于普及到了民间。卫生用纸,模具用纸,纸张的使用出现在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包括浮世绘版画在内的出版文化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整个社会对于纸张的需求,因此各藩的纸张生产也加强了起来。此时在原有的造纸技术上又添加了名为三桠的原料,这也使得造纸量大大提高。

到了明治时代,欧美的制浆造纸技术传入,相对应的日本传统的纸便被作为“和纸”认识。明治后期到大正时代,书籍和报纸的印刷大大增加,与打印机和墨水兼容的纸张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和纸因其出色的耐久性(据说可以保存1000多年)和其长而交织的纤维的柔软质地确立了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在当今社会,和纸不仅作为文物修复材料使用,也作为纸币的原材料,或装修材料。和纸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努力存续在现代社会中。

SIWA·纸和
https://www.shokunin.com/cn/siwa/

参考资料
https://ja.wikipedia.org/wiki/和紙
https://ja.wikipedia.org/wiki/紙屋院
http://uru-washi.com/feature/1297
https://bunka.nii.ac.jp/db/heritages/detail/288723

1

2

4

5

SIWA的产品是运用和纸的造纸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和纸“Naoron”制作而成。Naoron也分“软Naoron”和“硬Naoron”,产品性质不同,使用的材质也有所不同。

软Naoron由木浆和聚酰亚胺纤维素制成。由于其柔软的特性,可以创造出更灵活的形状,因此通常作为钱包和公文包的材质使用。

硬Naoron是由聚酯纤维制成,其中60%是回收塑料瓶制成,不仅环保耐久性也很强。通常作为手提包,笔盒和硬币盒的材质。

Naoron通过了5~10kg的承重测试,不仅可以容纳重物,且与普通纸张不同的是拥有防水性,雨天也可以放心使用。可以用水清洗,且越使用材质也会变得越软,可以享受岁月带来的变化也是其魅力之一。

SIWA产品的创新性和设计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不断拓宽着和纸的可能性。

SIWA·纸和
https://www.shokunin.com/cn/siwa/

参考资料
https://note.com/siwacollection/n/n2d28462982dd
https://note.com/siwacollection/n/n99aa4d67d78c

!cid_FD1197F5-F5E9-44A5-8D9C-D03F677494B5

【鸡蛋咖啡】

几年前去越南,第一次品尝到了鸡蛋咖啡,突然想起,便想分享一下。

鸡蛋加咖啡,听起来是不太搭配的组合,却意外的好喝。鸡蛋咖啡在18年登陆横滨中华街,却并没有在日本普及开来。

想要尝试一下鸡蛋咖啡,自己动手为最上策。鸡蛋咖啡做法也很简单,生鸡蛋黄加上加糖炼乳搅拌至奶油状,再倒入浓缩咖啡中,便诞生了一杯带有东南亚气息的鸡蛋咖啡。

本店的Touch Classic的Glass,非常适合装黄,黑两层分离的鸡蛋咖啡。

Touch Classic的Glass
https://www.shokunin.com/cn/touchclassic/glass.html

参考链接
https://style.nikkei.com/article/DGXKZO66733100X21C20A1H96A00/

no title

0.5

1

5

2.2

2.5

6

7

8

9

【白居易·与君名作紫阳花】

当下京都已入梅雨季,也就是紫阳花开季。

紫阳花的日语发音是“あじさいajisai”,日语汉字写作“集真藍”,“味狭藍”等,所以紫阳花的本色是“藍”,并非“紫”。而“紫阳花”一名字出自白居易“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据考证白居易命名的“紫阳花”其实是紫丁香花,也就是民国初年诗人戴望舒《雨巷》中吟诵的“撑着油纸伞,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紫阳花》一诗据说是白居易53岁任杭州刺史,前往郊外的招贤寺游玩时所作。“紫阳”一名是源于招贤寺的前身是道观,后改为佛教寺院。至于“紫阳花”一名出现在日本据说是源自平安时代的学者·源顺。源顺在世的期间恰是白居易的诗集在平安朝风靡之时,与《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为同一时期贵族文人。紫式部创作《源氏物语》也是深受《长恨歌》的影响。

虽然紫阳花非紫丁香花,但似乎都飘散着一股惆怅感。紫丁香花的花朵纤弱,花筒稍长,予人以欲尽未放之感。且花未开时,花蕾布满枝头,故称作丁香结。故有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古诗意象。而紫阳花的惆怅感或许源于日本长长绵绵的梅雨季。从早到晚的飞雨中丛丛簇簇的明亮蓝,本是醒神一色,但挂满水珠的花蕾枝叶,看着看着怅然的情绪便冒了出来。

此外紫阳花的别名有绣球花,八仙花。而紫阳花颜色的多样多变则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据研究,紫阳花的花萼中含有名为“花翠素delphinidin”的色素,种植于酸性土壤中则呈蓝色系,碱性土壤中则为赤色系。日本由于受火山的影响酸性土壤居多,且雨水充沛碱性流失也颇多,所以日本的紫阳花色以蓝紫色为主。至于白色的紫阳花则是因为其花萼中不含有“花翠素delphinidin”的色素,所以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无关。

三室戸寺
https://www.mimurotoji.com/

参考资料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2%A2%E3%82%B8%E3%82%B5%E3%82%A4
https://kanjibunka.com/yomimono/rensai/yomimono-9281/

151118-147

【紫菜包饭风的箱押寿司】

以前从客人那里收到过用箱押寿司模具做成的紫菜包饭,看起来实在是美味便试着做了一下。食材一共有牛肉,胡萝卜,小白菜,腌黄萝卜四种。由于是紫菜包饭所以需要提前用香油调味米饭,因此这回又使用了柳宗理的不锈钢料理盆。

为了使寿司的横切面好看一些,建议提前在不锈钢盆中将米饭等分分好。这回做的事三层饭和两层食材的寿司,所以需要事先将米分成三等份。胡萝卜最好也用切丝器切成细丝。寿司做好好需要放到冰箱里冷却15分钟左右,这样紫菜,米饭和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可以使寿司的味道更加美味。

使用了不同颜色的食材制作出来的紫菜包饭风的寿司横切面五颜六色。想象着卖相,味道和口感去选择和组合食材也是料理的魅力之一。

山一的箱押寿司模具
https://www.shokunin.com/cn/yamaichi/oshi.html
柳宗理的不锈钢料理盆
https://www.shokunin.com/cn/yanagisori/bowl.html
小石原烧的飞铇3寸小碟
https://www.shokunin.com/cn/koishiwara/mame.html

参考资料
https://cookpad.com/recipe/5021752 (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