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器皿——“铭木椀”】
最近,我有幸与一位几年前在我们店购买了薗部产业的铭木椀并爱用至今的顾客聊了聊。铭木椀有“榉树木”、“樱花”、“山毛榉木”、“胡桃木”、“栗木”和“橡木”等材质。根据木材的不同,色调、纹理以及重量也各不相同。那位顾客告诉我,她和家人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木材和木纹样式。
“我很高兴能用木碗吃饭,即使装了热的东西碗也不会变得很烫,拿起来很方便。使用时间越长,每种木材的风貌变化也越可爱,家里的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碗。”她满怀深情地谈论着每种木材随时间变化的细微差别,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器皿的深厚感情和日常生活中的喜悦。我听得非常愉快和感动。而在顾客离开后,我偶然翻开了柳宗悦的《民艺四十年》,其中的一段话让我不禁惊叹,这段话正好契合刚刚的对话。
“器皿若不被使用,便不会美丽。器皿因被使用而美丽,正因美丽,人们才更加使用它。人和器皿之间,存在着一种主仆的契约。器皿通过服侍而增加美感,主人通过使用而加深爱意。”
柳宗悦发现了那些曾经无人问津、由民众手工制作的朴素日常器皿中的美与宗教性的“救赎”。柳宗悦的话语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人忍不住追求其深邃的哲学。不过,通过与顾客的交流,我意识到,民艺的“美”或许离不开“使用者”的爱与喜悦。怀着这种感悟,我继续读《民艺四十年》,又找到一段话,我觉得非常适合铭木椀,也想与大家分享。
“必须注意的是材料。优良的工艺依赖于优良的天然材料。丰厚的质感是由自然守护的。不是器皿选择材料,而是材料召唤了器皿。民艺必定有其乡土。原料存在于当地,民艺便由此而发源。大自然赋予的资源就是其母亲。风土、材料与制作,这三者不可分离。当它们融为一体时,作品便变得质朴。这是因为自然在帮助它。”
铭木椀产自神奈川县小田原市,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森林资源的产地。薗部产业的工匠们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以“无压力、无浪费”的理念使用木材,直至材料归还于大地。他们甚至将剩余的木屑作为燃料,完全不浪费任何资源。了解了这样的制作背景后,器皿的美感便更加深刻。
铭木椀的设计简洁圆润,无论是搭配和食还是洋食,都非常合适。碗底部经过特殊处理,持握时稳定且舒适,当然也非常易于使用。虽然制作过程耗时,但其质朴而温柔的美让人倍感亲切。希望大家有机会亲临展卖店铺,亲自感受这一器皿的魅力。
薗部产业的铭木椀
https://www.shokunin.com/cn/sonobe/wan.html
薗部产业的沙拉木盆
https://www.shokunin.com/cn/sonobe/pomme.html
展卖店铺的介绍
https://www.shokunin.com/cn/showroom/
参考资料
柳宗悦《民艺四十年》(岩波文库、1984年)